公司动态

公司首页 >> 公司动态 >> 正文

我司王潞伟副教授受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“汲古论坛”

我司王潞伟副教授受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“汲古论坛”

202174日,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场“汲古论坛”学术活动,主题为“余音绕梁: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空间的古戏台”。论坛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王馗,太阳成集团61999副经理、副教授王潞伟,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杨阳等三位学者主谈。论坛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麻国钧评议,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志主持。近三百位观众在线聆听。

此次论坛邀请当代古戏台研究以及戏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学者,从山西传统剧场遗存现状、神庙戏台的声学技术、戏曲观演关系等不同维度探赜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空间的古戏台。

论坛伊始,中国文化研究所喻静所长致辞,她指出中国文化有两大根本精神,一为伦理精神,一为艺术精神。她表示,中国艺术研究院即将迎来建院70周年庆典,70年的历史,即得之于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。中国文化研究所和戏曲研究所携手打造的此次论坛,正是向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献礼。

王潞伟副教授以“山西传统剧场遗存现状调研报告”为题发言,分别从“传统剧场的类型”“山西传统剧场调查概况”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”“可行性方案”等四方面加以分析。他认为,传统剧场可分为固定剧场与非固定剧场,前者可按传统剧场的属性(可分为祭祀场所剧场、商业性剧场、行会公所剧场、宫苑厅堂剧场)、时代(含宋、金元、明、清)、建筑风格等划分,后者指临时性搭建剧场。王老师从2008年以来的田野调查以及2010年以来的相关著作、论文、网络、微信、博客、抖音等处,统计出2008年至2021年有依据有图像的山西省传统剧场(戏台)共3515座(含重修),进而指出山西省传统剧场总体呈现四大特征:数量之巨,为全国之最;分布之广,散布境内各城镇村落;时序完整,演进脉络清晰,金元明清至民国等时期均有遗存;形制多样,因地制宜,地方特色明显。但也强调传统剧场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,如占用、改造、闲置、废弃等现象,损毁(含自然、人为、自然+人为)严重未制止、保护修缮不科学、脱离民众等。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,王老师指出需要实施六种可行性方案,即摸清家底、修旧如旧、异地迁建、民众参与、文化普及、“活化”利用。王老师最后强调:传统剧场建筑是中国历史建筑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型,是一种浓缩了中国社会发展、风俗习惯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遗存,应该认真地研究,较好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。

“汲古论坛”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,取意赵朴初先生“汲古得修绠,开源引万流”题词。旨在研讨古代文史哲艺相关问题,关心跨学科、跨语际与跨文化议题,了解前沿新知,兼顾冷僻旧学,注重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反思,促进人文学者的互动与沟通。

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.jpg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2.jpg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3.jpg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4.jpg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5.jpg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6.jpg微信图片_202107070709377.jpg